民俗療法
時代的巨輪不停向前滾動,科技日新月異,國民所得年年增加,生活品質不斷提升。今日較之往昔,的確在各方面都進步成長了;然而人們的生活習慣、飲食習慣,仍和從前類似,甚至生活環境日益惡劣,罹患文明病的機會反而增多了。
當身體機能喪失原有的功能時,理當上醫院求診。但是,相信您一定曾有過共同的經驗,就是排隊掛號時間花去了二十分鐘,候診時間又花掉一、兩個小時,而醫生問診卻只花不到五分鐘時間,接著還得繳費和領藥,又花掉半小時。結果是身體不適的您,花了半天或一天的寶貴時間,確只看了五分鐘的病,這樣的邏輯看來像個笑話!在分秒必爭、講求效率的社會中,無異於是浪費時間、浪費金錢。
如果只是感冒、頭痛、肩膀痠痛、咳嗽---等的小毛病,難道非得花費這麼多精力,大費周章的上醫院嗎?是否有更方便有效的方法?
沒錯,的確是有。針對此一弊端,本生命學健康站將蒐羅了各種常見的疑難雜症,及流傳民間行之有年且確實有效的數種民俗療法,做一番搭配和介紹。讓您不必再浪費寶貴的時間,只要按照處方的說明,即可在家自行治療。
除了節省時間、金錢、確實有效之外,舉凡「刮痧、拔罐法」、「穴道按摩法」、「藥草保健法」、「養生粥療法」、「尿療法」、「氣功養生法」-----等,都是療法簡易、取材方便,不需藉助特殊器材即可達到健康目的。讓您在患病時,只要就地取材,或由中藥店中購買所需的藥材,就能在家自行治療。不僅花費不高,而且方便有效。
民間之偏方民俗療法流傳範圍廣大。治癒了很多西醫無效、疾病纏身的患者。或許您從前不曾留意過這些民間智慧,然而今日您絕不能再錯過!
民俗療法的依據:
中華傳統民俗醫學之刮痧、拔罐、針炙、推拿、按摩、氣功....等,的理論基礎是依據易理──陰陽五行、生剋順逆,而其臨床基礎則是經絡穴道。
人體有五臟六腑,就好像台灣有水力、火力、核能等各式的發電廠一樣,為其動力之根源,其能量的輸送,在電廠中為電線,在西方醫學稱為血管神經,在中醫則稱為經絡。
在中華傳統民俗醫學裡,人的
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、心包)、腑(膽、小腸、胃、大腸、膀胱、三焦)共有12個,臟腑各有其經脈,各司功能,並且左右平衡,在身體的兩側各有一條並有的穴道,一如西方醫學的中樞神經,順脊椎而下左右各一,異曲同工。十二經脈的五腧穴,為中華傳統民俗醫學的特殊保健治療法,應用於針炙保健治療,因其「手不過肘、腳不過膝」,避開身體所有主要的臟腑器官,僅在手足部位施治,有其安全性,而其又是中醫經絡氣脈之根源點,中醫經絡井穴
(脈氣之所發,均在手指與足趾尖),與西醫認為手、足為人體之末梢,有活絡血液循環,促進臟腑功能的作用相同,因此在手足部位十二正經的經絡部位刮痧、拔罐,可收同樣良好的治療保健功效。針炙、推拿、按摩、氣功就是以此經絡穴道為基礎,就其所司,或以針、灸,或以推拿、按摩,加以施治,達到人體保健治療的效果。
刮痧基本上以經絡為主,以病情寒、熱、虛、實、陰、陽、表、裡為依據,而施以刮痧,再依其主司穴位,或刮痧後體表顯示瘀痧情形,施以叩針拔罐,以去其瘀,除其病邪,然後再施以溫灸,順暢其經脈,逐風、寒、溼,並補充正氣之不足。
中國民俗醫學基本理論歸類:
中國民俗醫學中以陰陽調和與五行學說為中心,將自然界和人體有關的事物和現象按其屬性、形態相類同的,分別歸納成五大類,其關係簡列如下表:
五行 |
木 |
火 |
土 |
金 |
水 |
五臟 |
肝 |
心 |
脾 |
肺 |
腎 |
腑 |
膽 |
小腸 |
胃 |
大腸 |
膀胱 |
五竅 |
目 |
舌 |
口 |
鼻 |
耳 |
五體 |
筋 |
脈 |
肌肉 |
皮毛 |
骨 |
五志 |
怒 |
喜 |
思 |
憂 |
恐 |
五色 |
青 |
赤 |
黃 |
白 |
黑 |
五味 |
酸 |
苦 |
甘 |
辛 |
鹹 |
五氣 |
風 |
暑 |
濕 |
燥 |
寒 |
季節 |
春 |
夏 |
長夏 |
秋 |
冬 |